service phone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service phone 400-123-4657

emc易倍:【新刊推介】《时代建筑》2022年第5期 疗愈的建筑与地方

点击量:680    时间:2024-01-21

  《时代建筑》曾在2020年第5期策划了“面向未来的健康建筑”的主题,在当时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如何创造更加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成为热点话题。而在疫情仍未消退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个体视角关注并思考人居环境对人的身心多层面的影响,亦即人居环境所要关注的不仅是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还需关注使用者的心理与精神健康。因此,在健康建筑和健康城市的理念基础上,“疗愈建筑环境”成为进一步的研究重点,此主题重在探索空间环境如何从多方面实现对人的综合性疗愈,包括疗愈性应当如何融入城市的公共空间,它的设计和规划特征包括哪些等。

  本期主题“疗愈的建筑与地方”正是基于以上背景而产生,此次收录的文章结合诸多跨学科内容,多落脚于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径,以期能够为未来更多的前沿研究寻求方向与路径。徐磊青等人的综述性文章总结出疗愈建筑环境的五类关键因素,以及若干环境维度和具体指标,由此构成疗愈建筑环境的基础空间导则。吕坤的文章关注了感官体验中的热感觉,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使用者的热体验与环境的恢复性效益之间的关系。窦平平通过社会调研和循证设计,将亲生物设计策略应用于校园环境设计中,探索具有疗愈效益的校园环境。刘昆等人探索了半公共半私密街道界面的开敞程度对邻里交往活动的影响,并提供了通过设计手段促进邻里交往的眼动追踪和行为学证据,为睦邻社区的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胡宸豪等人提出以“微疗愈”绿色空间完善现有的城市游憩序列,利用其时间尺度上的疗愈即时性和高效性,以及空间尺度上的便捷可达和高使用率,实现城市绿地的心理健康促进效益最大化。陈崇贤及团队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结合街景图像数据、机器学习以及众包评分的方法,探究了大规模街道环境对情绪状态的影响。董贺轩、高翔基于愉悦度视角,以武汉市9个街道植物空间为样本,对其尺度特征进行现场调研及数据采集,同时对空间中步行愉悦度进行评价,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梁婉莹、姜斌的文章认为早期介入和能够提升自我能力的社会支持是减少香港露宿悲剧的关键措施,并从景观角度提出早期社会介入措施:草药种植计划。

emc易倍:【新刊推介】《时代建筑》2022年第5期疗愈的建筑与地方

  本期专题“超越类型的结构思维”介绍了三篇文章,曹婷、王帅中的文章通过对图示化力流的研究,试图为结构设计的思维方式提供新思路。翟玉琨、朱竞翔介绍了结构设计中的三种促进创新的非常规策略:协作、加劲和削减。武卿、王帅中的文章分析了结构师左藤淳与建筑师的合作案例,主张通过合作共创机制实现结构与建筑设计的深度融合。

  本期的作品栏目收录了朱锫的淄博华侨城艺术中心,俞挺的独白美术馆,庄慎的临港中央美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都市实践的南头杂交楼,孟凡浩的莫干溪谷·一亩田,王彦的南通海门謇里小镇展览馆。

  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专栏中,张轶伟等人的文章对深圳罗湖早期高层商住楼的建设史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研究。余君望等人的文章基于结构计算视野对上海80年代高层建筑进行了研究。

  特别感谢徐磊青、陈筝两位学者在本期杂志中担任客座主编,以及他们在此次主题文章策划与组稿等工作中做出的重要贡献。

  封面:独白美术馆,秦皇岛(建筑师:俞挺,摄影:CreatAR Images)

  20/ 疗愈校园循证设计:亲生物设计作为新兴的环境效益提升途径 /窦平平

  28/ 健康睦邻社区的街道边界探索:眼动和行为学证据 /刘昆 匡晓明 奚婷霞 陈筝

  38/ 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的城市“微疗愈”绿色空间研究 /胡宸豪 宫宸 彭凯平 王非

  46/ 基于情绪评估的城市街道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陈崇贤 李海薇 林晓玲 夏宇

  52/ 基于愉悦度的街道植物空间尺度特征评价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 /董贺轩 高翔

  58/ 何以为家:城市中草药公园景观作为露宿者的早期社会干预 /梁婉莹 姜斌

  72/ 促进创新的三种非常规结构设计策略:从瑞士罗伯特· 马亚尔的钢筋混凝土探索到香港中文大学的轻量建筑实验 /翟玉琨 朱竞翔

  78/ 结构设计中的跨界共创与融合:佐藤淳的三个结构设计道具 /武卿 王帅中

  104/ “中性空间”在跨界艺术教育空间中的应用: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二期 /邓宏远 庄慎 吴洪德

  122/ 乡愁,或城市梦想:阅读莫干溪谷 · 一亩田度假酒店 /莫万莉 钱晨

  128/ 历史语境下的现代演绎:謇里小镇展览馆的设计实践 /靳飞 宋雯珺

  134/ 建筑生境 深圳“宝安1990”项目升级改造的策略 /费晓华 姜龙

  146/ 基于行为和热环境耦合理论的多尺度适应性城市更新策略 /王一 潘宸

  152/ 分布式食物生长供给系统增强社区韧性 /刘东 宋睿治 陈杰 张俊玮 毛毛 陈琛

  164/ “古典化”前夜的景象空间:《曲水园图》面面观 /朱宇晖 程前 郑晓義 郑典秋

  174/ 商住融合与港深交流:深圳罗湖区早期高层商住楼建设史研究 /张轶伟 徐丽雅 吴方飞

  181/ 平面抗侧与空间协同:结构计算视野下的上海80年代高层建筑研究 /余君望 彭怒 姜海纳

  疗愈是当前人居环境的重要主题。都市人对都市疗愈的迫切需求,使得设计与规划学界亟需发展一种类型学:疗愈建筑环境。疗愈建筑环境与健康建筑环境相关但不同,健康的物理环境有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而都市人的心灵与精神健康追求,促使疗愈建筑环境脱离健康环境的范畴达致更深层次的人居环境。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归纳演绎,总结得到疗愈建筑环境的5类关键因素:社会支持和社交、积极物理环境、自我控制感、设施与室内设计、情感归属,以及7项环境维度和29项具体指标,共同构成疗愈建筑环境的空间指针。

  自然环境可以为城市居民带来包括恢复注意力、 减缓压力和提升积极情绪在内的多重心理效益。然而,由于当下大多数研究都着眼于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属性,这使得热感觉在恢复性体验和过程中的作用常常被忽视。文章以办公建筑半室外空间为例,着眼于研究城市和建筑使用者的热体验与恢复性效益的关系。研究采取控制性实验,通过测量和采集前实验和后实验数据来得出心理恢复效益,以基于多感官(视觉、听觉和热感觉)虚拟现实技术的方法来模拟半室外环境。实验结果表明热舒适和热适应机会与实验对象获得的恢复性效益成正相关。在设计城市室外和半室外空间时,提供热愉悦体验和热适应机会不仅可以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感受,对处于都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居民更具有广义的心理益处。

  好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新一代的学习生活,也可以被视作生发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城市实验室。近20年间新兴的亲生物设计理论与策略对于在高密度地区实现建成环境与自然资源的连接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针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社会调研和循证设计,对亲生物设计策略进行了应用和细化。将亲生物设计的原则与可持续设计的总体目标相融合,将衍生出更加具有疗愈效益、生态和社会可持续性的的校园环境。

  构建积极邻里交往,促进积极社会支持,是实现城市疗愈的途径之一。而有效的邻里社交取决于对交往空间的塑造,尤其是临近住区的半公共和半私密空间对社交活动的促进有效性,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为此,研究探索了半公共半私密街道界面的开敞程度对邻里交往活动的影响。作者考察了不同开敞程度街道界面对街道中居民交往、休憩、阅览等社交活动意愿和空间感受的影响,以及界面对居民院落内居住意愿等活动的影响。结合参与者提供的原因及其在决策过程中的环境观察眼动数据,研究尝试解释街道界面对社交活动和生活使用的影响。作者得到以下结论:(1)半遮挡样式的街道绿篱能够很好地平衡街道和院落居民的私密性和社会性需求,为一系列睦邻交往行为的产生打造基础;(2)半遮挡样式的街道绿篱能有效地将街道行人的注意力引导到院落中,也将院落居民的注意力引入街道中的社交活动,进而提升双方交往意愿;(3)一层院落居民更喜欢部分开敞的院落,他们希望看见外面的休憩空间,但不希望看见交通等非社交的纯功能空间。研究提供了通过设计手段促进邻里交往的眼动追踪和行为学证据,为睦邻社区的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

  当前城市绿色空间已难以满足公众日常生活的疗愈需要。文章提出以“微疗愈”绿色空间完善现有的城市游憩序列,利用其时间尺度上的疗愈即时性和高效性,以及空间尺度上的便捷可达和高使用率,实现城市绿地的心理健康促进效益最大化。作者通过对理论基础、景观分型和循证设计经验的系统性综述,为“微疗愈”绿色空间的实践提供参考。

  街道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一,与人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文章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结合街景图像数据、机器学习以及众包评分的方法,探究了大规模街道环境对情绪状态的影响,并提出优化设计策略。结果表明:第一,不同的情绪状态在海珠区表现出中等偏高程度的空间聚集性。积极的情绪状态主要聚集于靠近高品质自然景观的街道,消极情绪状态显著聚集于高密度城区的街道。第二,植被、地形、天空和建筑是影响情绪状态的关键街景要素。第三,通过提高蓝绿空间可达性,提升绿化覆盖率等规划和设计策略现代建筑,能够改善街道空间的情绪体验。总体而言,文章为如何快速、精准、大规模地评测城市街道环境对情绪状态的影响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建设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的城市环境。

  城市街道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植物景观是其组成部分之一,除空间构成的作用外,还具有美化及生态作用,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研究在健康疗愈导向下,基于愉悦度视角,以武汉市9个街道植物空间为样本,对其尺度特征(可步行宽度、高度、宽度、边长、面积、形状系数、植物边长占比)进行现场调研及数据采集,同时对空间中步行愉悦度进行评价,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影响街道植物空间步行愉悦度的尺度特征指标有可步行宽度、高度、宽度、边长、面积,其中高度、宽度、边长、面积与愉悦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建设城市疗愈街道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帮助提升城市街道的人性化程度。

  香港露宿者数量逐年增加,但社会所提供的物质资源只关注到无家可归的表象,无法真正帮助人们脱困。早期介入和能够提升自我能力的社会支持是减少露宿悲剧的关键措施。文章考察现有社会资源,梳理出其中缺失的关键因素——过渡性的工作、额外收入、日常健康保健等,进而从景观角度提出早期社会介入措施——草药种植计划。从种植到加工与售卖中草药、凉茶、手工作品,围绕中草药种植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提供了不同种类和难度的工作,人们从中获得的自我价值提升和经济收入为脱离露宿生活奠定了基础。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座机:400-123-4657    手机:13800000000
Copyright © 2018-2023 emc易倍·(中国)移动端下载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桂ICP备2021003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