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657
点击量:851 时间:2022-10-13
现在,坚持动态清零无疑是一个正确而负责的决策。未来再根据世界疫情的变化,实事求是,基于科学,谨慎评估,继续调整。
现在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无疑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决策。在Omicron新变异株的传染性远远胜过原始株的情况下,坚持动态清零无疑比去年遇到了更大的挑战,更多的困难。这两年,特别是今年,很多行业因为疫情损失惨重。这个无法否认,也不需否认。
如果是一个九寨沟旅游业从业者,郁闷骂娘很正常,做出境游的更惨。如果是一个家人在境外,或者工作要出境的人,每年被隔离好几次,肯定难以忍受。EMC易倍
那些受到损失的人,有怨气完全可以理解。然而,这些损失的首要原因是因为疫情。放开后,也同样回不到疫情前,放开同样有的行业会损失惨重。
我写文章的目的是分析决策背后的一些逻辑和思考,希望读者能不要完全被情绪支配。
政府想不想搞好经济?肯定想,比谁都想。财政花这么多钱在免费核酸上,这笔钱政府想不想省,肯定想省。说句老实线元钱一次的核酸,利润率已经很低了。根本没有什么强大的核酸利益集团。九安向美国市场卖国产抗原检测试剂盒,一个季度赚了接近170亿利润,这说不定比国内所有核酸公司加起来做核酸的利润都多。
对中国政府来说,选放开是选择了容易,选动态清零是选择了艰难。政府选了一条对自己来说更难的路。世界各国都已经放弃了,只有我们还在坚持。
为什么选择更难的路,是因为中国政府更负责,更结果导向,承担了远远超过西方政府的责任。
现在难不难?非常难。现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中美关系、全球经济衰退、EMC易倍房地产业调整,俄乌战争,多重压力叠加,很多事情都赶在一起了。
但放开并不能改变太多。放开后,疫情不会消失,另外的压力也不会消失。放开能给经济带来的好处,就算有,也非常有限。
难不难?建国到现在73年,改革开放到现在43年,无数挑战,无数沟坎,不也一步步走过来了?
另外,今天这个世界,谁不难?美国欧洲的通货膨胀还没控制住,又面临经济衰退。更别提俄罗斯乌克兰烽火连天的那场战争。
从死亡的角度,即使只看2022年之后,Omicron病毒导致的总人口死亡率:中国香港最高:万分之十三;美国和意大利都是万分之七;法国万分之五;英国,韩国,中国台湾万分之四;日本万分之二;新加坡万分之一点四。但很多国家/地区,比如日本、新加坡的超额死亡人数,明显大于统计的新冠死亡人数。
2022年的超额死亡数据:韩国:万分之六到七(截止到七月底),新加坡:万分之三(6月底),日本:万分之三(5月底),中国台湾,万分之五到六(8月底)。考虑到东亚的本次疫情还没有完结,后续超额死亡率应该会继续上升,以及中国平均医疗水平低于上述国家/地区,中国放开后,万分之五的超额死亡应该是下限。万分之五,就是70万超额死亡。
医疗资源无疑是不足的。虽然医院病床数可能还够,ICU病床数远远无法满足需求。Omicron疫情中ICU住院人数峰值,最高的美国:十万分之八,比较低的日本:十万分之二。中国14亿人,按十万分之二到八,高峰ICU住院人数2.8万到11.2万。目前的ICU资源无疑不够。这将增加病死率。如果完全没有ICU床位,病死率可能增加一倍。
放开后普惠医疗服务水平大概率会下降 – 在英国,病人的手术等待时间,急诊的等待时间,都大幅上升。英国有30-40万人,因为医疗资源紧张,等待择期手术超过一年。接近30%的进展病人,在急诊室需要等待超过4个小时。
我还没有写新冠后遗症,因为这个争议很大,也缺乏准确的定量研究。但美国劳动参与率,到现在还没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准,这是事实。
放开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多大可以商榷。说没代价的人,放开就能回到疫情前,就是胡说八道。
微信群里也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信徒,说死的都是老人,养老金压力还小了,老龄化问题还减轻了。
用冰冷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视角看,说的也许是对的。但在中国EMC易倍,尊老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你我都不例外。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信徒今天能抛弃老人,明天也能抛弃你我。
动态清零,很多人发牢骚,是因为不确定性。不知道啥时候就出疫情,影响出行。不知道啥时候出个疫情,好好的店面就得关门。
疫情前,中国每个季度的环比GDP增长非常稳定,疫情后易倍动态,增长率上蹿下跳。(GDP增速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
每个人都厌恶不确定性,喜欢稳定的预期。但是EMC易倍,选择“放开了”的其他国家也一样呀。
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中国之外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疫情期间GDP增长,同样上蹿下跳。不是说他们都走出疫情了吗?
和疫情前相比,各国经济增长率都大幅下降。无论是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是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相比,中国在经济方面,仍是一枝独秀的佼佼者。
但这是因为疫情,不是因为“动态清零”政策。也不仅仅是中国,选择了“放开”的世界各国都是一样。
制造业,软件IT产业,建筑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增长率。住宿餐饮,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第三产业受损,消费受损,制造业却继续高速增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在2021年突破瓶颈,实现飞跃。EMC易倍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按汇率折合美元,达到4.8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6%。
这个增长非常惊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接近全球30%。这个数字接近了美国和欧盟制造业增加值的总和(约为5.04万亿美元),也接近G7的总额。(约为5.30万亿美元)
但如果乱世来临,供给就更重要。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粮食、能源、工业品的生产能保证,中国经济和社会就不会出大问题。
有人说 动态清零看不到尽头。我同意,没法给一个准确的放开时间,因为有很大不确定性。
但动态清零给了我们一个选择权。在动态清零状态下可以调整政策,但一旦放开,就基本没有可能回到动态清零的状态。
最大的不确定性是病毒的变种。病毒还在变异,免疫逃逸能力越来越强。病毒的致命性变强变弱还不知道。delta变强了,omicron变弱了。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峰期,之前的疫情波峰也是冬季。在部分国家,新的一波疫情正在到来。
上图是德国法国因为新冠新住院人数的数据,很明显德法两国新的一波疫情正在到来。
如果今年冬季出现了致病性更强的变种,Delta这样的传染性致命性双重加强的病毒再现,那么坚持动态清零肯定没有错。
毋庸置疑,如果去年10月,在Delta变种引发疫情的高峰期我们放开,损失会远远大于现在放开。从去年坚持到今年,我们已经避免了百万级别的生命损失,获益巨大。
无论是加强还是减弱,多坚持一段时间,观察病毒的变异趋势,没啥错。避开呼吸道疾病高发,死亡率本来就高的冬季,更是非常必要的。
傻瓜才会在寒冷的冬天到来之际选择放开。如果今年冬天没有更强力的新变种,全球疫情进一步消退,我相信国家会进一步评估那时的情况,继续调整方针,做新的决策。
美国有句俗语:“邻居家的草坪总是更绿”。距离产生美。我们身在动态清零的环境中,不免会放大“动态清零”环境下的缺点,放大“放开”环境的优点。这是人之常情。
真正把新冠疫情政治化的不是我国,而是大洋彼岸,互联网有记忆,20年那个“民主国家就不会有疫情”的笑话,不会被忘记。疫苗,防疫,都成了大洋彼岸党派之间互相攻击的手段。
我们有些朋友,也给防疫政策赋予了太多的东西。把经济不好,个人不顺的种种情绪,都灌输到了防疫政策中。“动态清零”这个政策取舍,变成了称量政治理念的天平,变成了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他们觉得,只要“放开”一切都会好。正如二十多年前,很多人认为,照搬美国制度就能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一样。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判断问题要基于科学和数据。放开后,有哪个主要国家真正恢复到了疫情前的经济增长趋势线了吗?没有。
何时放开,要基于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要充分考虑风险。在不确定性巨大,难以估量风险时,稳字当头没有错。
同时,要持续纠正过度防疫的现象,提高政府管理能力。要仔细思考如何更好的支持在动态清零中受损的人EMC易倍,如何更精准的防控,如何针对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防控方法。
比如说,尽快实施全国统一的健康码?比如说,针对某些需要经常跨省出差的人群,能不能有一个提前申报/过程监控机制,可以严格防控的同时,减少因防控无法回家的几率。
此外,坚持动态清零的同时,其他一些非关键领域的政策能否适度放宽,给经济多一点信心和推力。
无论如何,在寒冷的冬季即将到来的今天,坚持动态清零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策。今年冬天,世界其他国家大概率会有一个新的疫情高峰,也会有新的变种。我相信国家会在未来根据世界疫情的变化,实事求是,基于科学,谨慎评估,继续调整防疫政策。
耐心一点,再坚持一下。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来源:“西西弗评论”微信公众号 文/老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