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657
点击量:827 时间:2023-03-10
看管理成功案例,学管理成功之道。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管理成功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很多人疯狂追求成功,却不了解成功的本质。成功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思想的乐园。“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没有经过奋斗,是不知其中的艰辛与苦楚EMC易倍。但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人,一个认定目标,不轻言放弃的人,有始有终的人,迟早会取得成功。这是管理学中的“累积定律”的结果所致。该定律说,一件小事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或者大灾难都是累积的结果。我也是从一个小小的公务员成长为现在与教授齐名的顶尖学者。这其中的艰辛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我还著有畅销书《再品三国》等书。而且我还终身学习,终身写作,至死方休。我的成功也是艰苦奋斗与累积定律的结果。现在我来介绍一下后汉时代一个成功人士,看看他是怎么成功的?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他的父亲是叫刘崎,在汉顺帝时,官至司徒。司徒是“三公”官之一。刘宽喜欢出行,有一个农民丢失了一头牛,看到刘宽乘坐的牛车中牛很像自己丢失的牛,就误以为是他家的,于是要求刘宽归还他。刘宽一言不发,让牛被农民牵走,自己下车走路回家。过了一些日子,那个失牛的农民得到了自己遗失的牛后,知道错怪了刘宽,因此登门还牛谢罪。还向刘宽叩头认错说:“很惭愧错怪了先生,随便你怎么处罚我?”刘宽说:“动物有相似的,事情有脱漏错误的,这是很正常的,现在你又归还了我的牛,有什么必要赔礼道歉?”州里的人很佩服刘宽的不计较与宽容。由于其德行比较好,汉桓帝时,大将军把他录用为下属官吏,经过五次升职后,成为司徒长史,是司徒官属中级别最高,最重要的下属。当时东汉首都发生地震,皇帝还亲自召见刘宽询问情况。再升迁他的官职为东海王侯国的相国。延熹三年,他官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他在管辖区内,性格温仁多恕,碰到什么紧急情况,从不对下级官吏民众批评指责,发脾气,耍威风。他认为“齐之以刑,民免而”。下级有过错,只用蒲鞭罚之,只是表示侮辱,警告一下,终不体罚虐待或者用重刑处罚他们。蒲鞭打人并不疼痛。如果工作有功劳与成绩,他都推给下级领功领赏。如果有灾异事件,或者工作出现了什么过错,他都自责,认为是自己的过错所致。每次视察地方时,他招引一些教育官员与学者知识分子在一起谈论学术知识,相当于东汉时期的论坛讲座。对年纪大的人嘘寒问暧,对年纪小的人教育他们要孝顺父母,遵守伦理道德。在他的影响下,社会风气大有好转。汉灵帝时,委任刘宽为太中大夫EMC易倍,侍讲华光殿。还来又迁他的官为侍中,赐官服一袭。后来他的官职又转为屯骑校尉,迁官为宗正,转官职为光禄勋。现在的刘宽已是九卿官员之一。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高官了。熹平五年,替代许训为太尉官职,管理军事方面。太尉是“三公”高官之一。汉灵帝颇爱学才艺,学知识,每次都引见刘宽,常安排他为皇帝讲课。刘宽尝于坐被酒睡伏,皇帝问道:“太尉醉了吗?”刘宽回答说:“臣不敢醉,但是自己任重责大,忧心如醉。”汉灵帝很重视他这句言论,比较敬重他。刘宽爱好喝酒,但是不喜欢洗脸洗澡。也就是不爱讲个人卫生。首都的人还把他的行为编成了谚语。
他请客喝酒,安排下人苍头到市集商店买酒。等了很近,这位下人大醉而归。这让等得不耐烦的客人忍受不了,就骂这位下人:“畜产”。刘宽派人看护喝醉了的家奴,怀疑苍头会自杀,跟左右下人说:“这个人,被骂为畜产,侮辱到这个程度,我害怕他自杀。”刘宽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不是真的宅心仁厚,在他准备上朝开会,穿得衣冠整齐的时侯,暗派侍婢奉肉汤,故意把汤汁翻污他上朝的衣服。刘宽不但没有责骂奴婢,反而神色不异,跟奴婢讲:“肉汤烫伤了你的手没有?”其性格与度量如此,让中国内外都称刘宽为长者。后来他以日食策免去太尉一职,降为卫尉。光和三年,复替代段颍为太尉。在职三年,以日变免去太尉一职,又任为永乐少府,迁光禄勋。他以预见黄巾谋逆与出主意平叛有功,封逯乡侯六百户。中平二年去世,享年66岁。东汉政府追赠死去刘宽车骑将军印绶,位特进,谥为昭列侯。他的儿子刘松继承他的爵位,官至宗正。
一是管理者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善良的心理特征。当宰相肚里不能撑船时,当不能海纳百川时,管理者会陷入一种小肚鸡肠,心胸狭隘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会做出一些损害他人的行为,这样会容易导致员工们的仇视与怨恨,不利于团结大多数的人。当你宽容时,别人也会宽容。当你斤斤计较时,别人也会斤斤计较。在员工们无意识的冒犯时,或者本性并不坏时,要学会谅解他人。宽容他人等于宽容自己。
二是对待好人与坏人要有区别。好人心地善良,坏人心地邪恶。好人犯错,要宽容地对待,要学会原谅。对待好人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坏人犯错,宽容他等于是纵容他做恶与做坏事,会使更多的人无辜者受害。对坏人不能原谅。对待坏人要像冬天般的残酷。放过一个坏人,等于是制造更多的坏人。放过一个好人,等于是制造更多的好人。管理者要惩恶扬善。
三是要给予员工们重新改过的机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员工在工作犯了一点小错误,却不依不饶地,会让犯错的员工们失去了改正的机会。没有不犯错的员工,也没有不犯错的领导。只是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要尽量克服各种瑕疵,各种缺陷。员工们的错误可以原谅,但是产品与服务的错误不能原谅。因为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不过关时,会影响企业声誉,会搞垮企业。所以,可以允许员工犯错,但不能允许产品质量有错误。治理国家也是一样的,
四是管理者公私分明。管理者不能因为在公事上被员工顶撞,或者被员工说坏话,而借机会给予员工们“穿小鞋”,暗害员工。这些做会使员工们鄙视你的为人。会使很多员工与你离心离德。也不能因为跟员工们关系很好,就搞特殊化,在升职加薪学习上暗中关照亲近你的员工。这样会使企业形成各种圈子,帮派势力。不利于企业员工们同心同德,团结协作,这是企业衰败的象征。所以,管理者要公私分明,以企业发展为重要与首要。于公处事要大公无私,于私要团结全体员工。
谁都想成功,但是每个人的成功目标是不同的,有的人想官运亨通,有的人想健康平安,有的人想名扬四海,有的人想发财致富,反正不同的人,都有千差万别的成功目标。所以,对于成功是什么,不能简单的一概论之。成功之路并不是想象中的一帆风顺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细细体会与感受。当然,对那些天生继承父母财产的,只是“拼爹时代”的受益人,并不是成功的人。成功的人是靠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人,这才是成功人士。是能受鲜花、掌声赞美与赞扬的人。
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学家吴起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当然,他有些不择手段的行为在里面,因为他处于的时代,那是没有法律与正常社会秩序年代,是丛林法则横行的年代。吴起是卫国人,喜欢兵法,爱好军事,曾经拜曾子为老师,学习文化知识与治国理论。他在鲁国国王手下做事,齐国人进攻鲁国,鲁国想要起用吴起为统兵将军,率军队抵抗齐国的入侵。但是先前吴起娶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就怀疑吴起的立场,怕起用吴起为将军后,吴起因妻子的关系心向齐国,暗中帮齐国打败鲁国。吴起无奈之下,只好杀了妻子,用这种形式来取信于鲁国,来与齐国划清界线。鲁国信任了吴起,让吴起当了鲁军军队的领导,率军跟齐国对着干。吴起不负重托,把强大的齐国打得如落花流水一般。
鲁国有些人对吴起帮其打败齐国,并不卖账,反而向鲁国国王进谗言,讲吴起的坏话。说吴起的为人,猜忌残忍,年轻时,家里很有钱,是千万与亿万富翁。他为了当官,到外游历,想要一些国君重用他,起用他。但没有君主老板录用他。而且还使得亿万身家变成一贫如洗。他家乡有些愚昧无知的人耻笑他EMC易倍,讽刺他,侮辱他,丑化他。可以用这样的话来说,凡真正有才能,有本事的人,都曾经受过一些愚蠢无知的人打击与贬低。正所谓,“毁誉参半”。例如,历史上的韩信、陈平、王猛等等,都受过他人的诽谤与侮辱。吴起听到嘲笑后大怒,杀死了诽谤自己与讲自己坏线多人。他向东出卫国郭门,与母亲诀别,用牙齿咬伤自己的手臂,对着母亲发誓,“吴起这次出去,如果不当上国家,我就再也不会回卫国”。后来拜儒家学派著名人士曾子为师。吴起的母亲去世后,吴起因没有当上,所以连母亲的殡葬之时也不回卫国。曾子因吴起没有尽孝道,看不起吴起这学生,吴起与曾子的师生关系断绝了。吴起在鲁国学习兵法事奉鲁国国王。后吴起为求将军一职杀了妻子,取信国君。鲁国是小国,小国居然把强大的齐国都打败了,让其它诸侯国都很震惊。鲁国跟卫国是兄弟之国,用吴起为鲁国将军,就等于放弃了卫国之兄弟。这些挑拨离间的话语传到鲁国国王耳里,这昏君就对吴起不放心起来了,更不用说信任。不过,出于对吴起的抗齐功劳,昏君还是赏赐与感谢吴起一番。
吴起也感受到君主对自己的不信任,想要跳槽。他听说魏文侯很贤明,很英明,想要投奔麾下打工。魏文侯问臣子李克:“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克回答说:“吴起贪财贪权,且好色。然而用兵打仗,连军事学家司马穰苴都不比上。”于是魏文侯委任吴起为将军,攻打秦国,拿下五个城池。吴起作为军队统帅,与士卒最下层的士兵们吃的是一样的,穿的是一样的,睡觉时不设席子,行军时不骑马不坐轿子,亲自背军粮与后勤军事物资,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一个士兵有病疽,吴起亲自为这士兵吸吮疽肿,想要使士兵快点好起来。这士兵的母亲听说此事后,痛哭起来。有人就说,“你儿子不过是个士兵,而吴将军亲自为其吮吸疽,你哭什么?“士兵的母亲回答说:“往年吴起吸儿子父亲的疽,其父杀敌就奋勇当先,奋不顾身而死于敌人之手。现在吴起又为儿子吮疽,我不知儿子会怎么样死,所以在此痛哭。”
从吴起为下层士兵吮吸疽一事,可以看出吴起很会治军,所以士兵甘心情愿为其去死。那怕是赴汤蹈火,在死不辞。魏文侯因吴起善用兵,平等待人,能收获士兵的心,以吴起为西河守将,防御秦国与韩国。魏文侯过世后,其子魏武侯继位。魏武侯心情雅致,乘船沿西河游览观赏。魏武侯还跟吴起说:“美好呀,这山河之坚固,是我魏国之国宝。”吴起回答说:“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吴起乘机向魏武侯进谏忠言,要新国王修德行,这样才能江山永固。魏武侯称赞道:“善”。
吴起为西河守将,声名远播,魏国置一职,而由田文担任,吴起很不高兴。就去找田文沟通,跟田说:“我与你论一下双方的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讲,“将三军,使士兵乐于效忠,愿为国捐躯,敌国不敢谋魏国,我与你比较一下。”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说,“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我与你比较一下。”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再说,“守西河而秦军不敢向东进攻,韩国与赵国以我国马首是瞻,我与你比较一下。”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这三种大功劳,你都比我不上,而你的官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原因?”田文回复说:“现在国王年少,国民怀疑君主稳定国家的能力,很多大臣还没有全心全意依附君主,这样的处境,是属于你,还是属于我?”吴起这时才服气地说,“这属于你的功劳与责任”。田文说,“这就是我职位居于你之上的原因,我能使国家稳定。”吴起知道自己有些方面的能力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为,公叔的妻子是魏国公主,阴谋害吴起。公叔主要害怕吴起的能才超过自己,使自己不能安稳坐上相国的职位,所以想要排挤吴起,赶走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柰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彊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柰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於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吴起由于中了公叔的计谋,害怕嫁给自己的公主身份的妻子,也象公叔的公主妻子一样,轻视与轻贱自己,因拒绝与公主结婚,而得罪了魏武侯。所以,逃跑到楚国,为楚国国王打工。
EMC易倍
楚悼王听说吴起很有才干,以的职位授予吴起。他严明法令,精兵简政,废除了较疏远的公族,把节省下的钱粮用以供养战士。主要目的是加强军队,破除纵横稗阖的游说。他为楚国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与蔡国,击退了韩国、赵国、魏国的扩张。向西征伐了秦国。诸侯国们都害怕与忧患楚国的强大。楚国的贵族们都想谋害吴起。楚悼王去世后,楚国宗室大臣作乱而攻打吴起,吴起跑至楚悼王尸体伏在其上。作乱的人的武器攻向吴起,也随之伤害了楚悼王的尸身。楚悼王埋葬后,楚肃王继位后,以伤害悼王尸体罪,派令尹全部杀了因射刺吴起而同时射刺中了悼王尸体的人。收捕作乱贵族七十余家,并处以诛杀三族之刑。
一是在企业中简兵精政。减少不必要的机构,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可设可不设的机构可以裁减,可要可不要的人员可以转岗位,或者进行工作多样化,工作丰富化来安置员工们。减少成本开支,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在企业中掀起一股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企业文化竞赛活动。
二是管理者要平等地对待员工。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如何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管理者的必修课题。凡能使员工们自动、自发、自觉工作的管理者,是合格的管理者。凡不能使员工自动、自发、自觉工作的管理者,都是不合格的管理者。作为一名合格与优秀的管理者,就是要有办法使员工们积极地,主动地工作。而不是象算盘一样,拔一下,动一下。员工也是人,是有健全人格的人,管理者们要在人格上平等地对待员工们,员工们会感受到管理者的尊重。平等包括在人格上尊重员工,还有同工同酬,减少权力压迫与压抑,与员工们积极沟通交流,共同应对困难与难题,减少等级与差别意识。
三是以遵守法律的人才“唯才是举”。人无完人。我们企业需要的人才,不可能有绝对的、完美的人才,人才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与缺陷,只要会整合,会利用,就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企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到闭,而衰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人才,就会走歪门邪道,就会行贿送礼,专搞假冒伪劣。最后,不但害了企业,还祸国殃民。企业的用人原则是,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最后,如果没有此条件的人才,就要找那种遵守法律法规的人才,不管其品行如何,只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也不会坏到哪儿去。更不会使企业遭受灭顶之灾。
四是毁誉参半的人才,往往才是有真本事与真能力的。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好,总有出类拔萃的人。但是这样的人才,会受到嫉妒与嫉恨的摧残,在中国这个环境中,“红眼病”严重,虚假的严重。所以,往往那些毁誉参半的,才是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声誉特别好的,那往往是表面功夫做得特别好,伪善的人。因为这世上绝无完美的人。只有有缺陷的,才是真实的。
五是管理者有时要跳跳槽来改变自身现状。人挪活,树挪死。管理者在一家企业中干得不顺心,郁郁不得志时,不妨跳跳槽来改变这种境况,当然,在跳槽之前,要对新的企业要了解,更要了解新企业的高管的是否贤明。如果管理者有能力,贤能的高管就会信任与重用你。有时,改变一下个人工作环境,对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EMC易倍
《再品三国》中记载着三国一些精英人物的生平事迹,还有魏、蜀、吴国的开国皇帝与后代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很多让《三国演义》失色的地方。能让读者知道《三国演义》只是本小说。小说就是小说,而非历史真实。《再品三国》的里的三国历史而非电视、电影、小说的历史。还原历史真相是这本书写作的真实目的。这本书,匠心独厚地勾勒出三国的历史,并且提秘真实的事件,突显三国政治家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智慧。本文现介绍一个三国中的精英人物严畯,这个名字,会让很多对三国历史不懂装懂,或者不知道这个人物的人有个详细了解。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跟西楚霸王项羽是同乡。小时侯就特别好学。善于《诗》、《书》、三《礼》,又好《说文》,也就是这位人才是儒家学派的知识分子。为了躲避战乱,逃到江东。与当时的诸葛瑾,还有步骘一样著名,并且关系很好。诸葛瑾与步骘都是孙权政权的腹心大臣。他为人质直纯厚,是他人的良师益友。张昭把严畯举荐给孙权,孙权委任严畯为骑都尉,从事中郎。也就是孙权见面就封严畯为中级官员。横江将军鲁肃去世,孙权安排严畯替代鲁肃,督兵一万军队,镇守陆口。我们都知道鲁肃是孙权阵营中很重要的军事将领,让严畯替代鲁肃,可见严畯在孙权心目中是很有份量的。当时很多官员都为严畯任其重要职位感到很高兴。可见严畯是众望所归。但是严畯却做出了一个很让人大跌眼镜的做法,他却拒绝了孙权这一委任,说什么我只是一个书生,不懂军事,没有才能而占据高显要的职位,咎悔必至。发言慷慨激昂,还为之流涕。孙权无可奈何,只好听从了他的意见,改任其它人任这一重要职务。很多人知道,严畯有这方面的才能,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位给予别人。孙权为吴王,及称尊号,严畯官职为三公九卿之一的卫尉官职,这时他已成为吴国的高级官员。他作为吴国的大使出使盟国蜀国,搞外交关系。蜀国丞相诸葛亮很器重与很欣赏严畯。他不喜欢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对于工资与奖金之类的,从不储蓄,往往用他的收入救济很多亲戚朋友,以至于自己家的生活费用经常捉襟见肘。严畯是个清廉的官员。广陵人刘颖与严畯是老相识,刘颖也是个有名气的学者。孙权听说了这样一个人才,想要揽为己用,于是下命令要求刘颖为政府效力。刘颖就借托自己有疾病不去。刘颖的弟弟刘略为零陵太守,在工作时去世。刘颖去赴丧吊唁,孙权知道刘颖诈病,派急驿收录,严畯也派人跟刘颖讲,要刘颖去到孙权那里报到,并且向孙权表示歉意。孙权因刘颖骗他而迁怒严畯,因刘颖愿意替孙权效力而免于处罚。过了一些年,孙权委任严畯为尚书令。后来,严畯去世享年78岁。有两个儿子,严凯与严爽。严凯官至升平少府。严畯著有《孝经论》、《潮水论》,又与裴玄、张承论管仲、季路的文章,皆传于世。
一是学以致用。我们读书学习,该读什么样的书,学什么样的知识,这是一个人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的关键。有些人喜欢看小说,这种书是只适合娱乐休闲。跟读书学知识,学技能是背道而驰的。读些无用之书,学些无用之识,还不如不读书。读书的目的,是提升个人素质,提高知识水平,提高个人能力水平,并且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践当中,这才讲真读书与学习。不然,读些小说,就是读它几万本,也不会增加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的。所以,我们搞管理的,要读些经济、管理、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类的书籍。这样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远。读书以实务为第一。
二是向管理高层推荐真才实学的人才。企业在用人方面,不但可以搞招募制,还可以搞推荐制。一般人才可以招募得到,但是特殊的人才,不一定能招募得到。真正的特殊人才,关心是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是否能实现,并不是关心你的金钱有多少。一般人才很容易请得动,特殊的人才,很难请得动,更难请得到。当然,也不排除有少数人故意推托来抬高自己。但是,真才实学的人,不是金钱能轻易请得动,请得到的。我们管理企业,如果在各种交往与渠道中,碰到好的与合适的人才,可以向管理高层推荐。人才济济也是企业兴旺的象征。并不是学历高,或者衔头多的就是真才。也并不是吹自己很厉害就是真才。现今鱼龙混杂,更有鱼目混珠之徒。因此,识别人才时要睁大你的慧眼。
三是求贤若渴与惟才是举。本文中孙权是一个典型的求贤若渴的君主,因为人才济济,所以,刘备打不赢孙权,曹操也打不赢孙权,更别说曹丕、曹叡、司马懿了。得人才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企业也如此,得人才者,企业兴;得民心者,企业兴。求贤若渴,并不是在招聘市场会上张贴几张海报,要一些求职者交一下简历,或者问几个问题就能解决的。真才与贤才是稀缺的,就跟锎这元素一样值钱。大家想一想成功案例,一个真才与贤才,能使一个国家强盛,能使一家企业兴旺,这样的人才能不宝贵吗?真才与贤才,有几个特征:一个是真才实学;二个是多数人并不很富裕;三个是大智若愚;四个是对功名利禄不是很看重;五是容易遭人嫉妒;六是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惟才是举是因为人才是凡人,不是圣人,更不是神。是凡人都有些凡人的毛病与缺点。我们用才,是用人才的才能、学识与智慧为企业谋利益,谋发展。而不是臧否人物与品评人物。当然,有两个前提条件,人才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人才要遵守社会公共道德。